让人工智能 不仅会“作诗”更会“做事”
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,开展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。这令业界倍感振奋。从“互联网+”到“人工智能+”,着眼于以“智”提“质”,或将促使各行各业迎来新一轮革命性变革。
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智能的模拟、延伸和拓展。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,人工智能被普遍认为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和重要引擎。
目前,人工智能已在金融、工业制造、电力能源、生物医药、教育、交通、文娱、政务、农业等多个行业领域落地生长,正在加速与实体经济融合。从智能制造到智慧医疗,从自动驾驶到智能家居,“人工智能+”的实力已经初显。但普遍来讲,人们日常生活中用到的人工智能,更多还停留在“写诗作画”上,并未在“人的延伸”方面取得更多颠覆性成果。
今年全国两会,全国政协常委、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带来了关于全面推进“AI+”行动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提案。他在提案中建议,聚焦人民群众在教育、医疗、养老、娱乐等领域的美好生活需要,加快布局人形机器人、无人驾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赛道,让人工智能不仅会“作诗”更要会“做事”。
内容来源于科技日报,经工业机器人教育网编辑整理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